数学学科组“骨干展风采,引领促成长”系列活动之三
发布时间:[2019-10-31]   被阅览次数:912   来源:数学学科组

20181028日,数学组李超老师和陈晓曙老师分别于上午和下午进行了一节展示课。下午第二节高三老师就李超老师的课进行点评,高一高二的老师就陈晓曙老师的课进行点评。

李超老师的高三复习课《由数列递推关系求通项关系》,从2019全国卷理科21题入手,带领学生从考点、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效果明显,是一堂典型的高三复习课。

评课老师认为,李超老师课堂内容设置合理,思路与讲解清晰,板书整齐规范,与学生互动紧密,很好的达到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本节课最后在小结中归纳出了常见的数列递推关系求通项公式的解决办法,使得学生在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上得到了提升,是一堂成功的高三复习课。

 

陈晓曙老师的公开课——《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增长的比较》,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指导学生利用CASIOfxCG20CN图形计算器探究问题,并在最后利用微课巩固和加深学生问题的理解。在课堂上,学生人人手持CASIO图形计算器,利用其图形、表格、方程等功能非常方便、快捷、直观地认识到了幂函数、指数函数的增长差异,理解了指数爆炸的含义,是一节别样的、充满趣味的数学实验课。陈老师整堂课层次分明,并用其幽默的语言感染了每一位学生和听课老师。

课后,老师们对这节课做了优、缺点分析,以进一步反思、提升。

1.图形计算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

本节课,与传统教学方式中用PPT或几何画板演示相比,让我们看到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学生接触图形计算器不久,但从现场反映来看,学生对它的使用还是非常熟练而且兴趣盎然。传统教学教师演示探究过程,主要解决思维难点,学生理解后主要是记住结论,学生主动探究、形成思路的过程被教师替代很多,难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有强加于人的感觉。而这节课,学生亲身经历了探究过程,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实验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发展了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课堂观察中可以看出,在图形计算器支持下,传统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变成了学生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相对独立地去探索、发现与创新,真切地感受到了三类函数增长的相对快慢,理解、记忆起来优于传统教学。所以,传统的多媒体教学具有视听合一的功能,而图形计算器全新的人机交互方式对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产生更多积极的意义。

2.图形计算器可以帮助学生注重思考问题的本质、寻求解决策略

传统的数学教学和做题经验往往使学生形成遇到问题一定能通过演算得到精确的结果的经验,但是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往往开放得多,比如本节课情境引入中的三个模型,如果没有技术支持,是很难彻底解决的。

3.个别学生不熟悉计算器操作,无法跟紧课堂进度

多数学生拿到计算器玩着玩着就会用了,而且用得很好。但也有个别学生不熟悉计算器的操作,无法跟上进度。课堂中发现,平时学习困难的学生,在有计算器作为工具时仍表现出学习困难。主要体现在计算器的操作和对问题思考的深度有欠缺上。这部分学生,需在教师一步步引导下去操作,并且缺乏归纳和概括成果的能力。

4.学生比较活跃,课堂时间有些紧张

学生对这样一项新技术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探究过程中,学生非常积极,有很多自己的小方法想要交流或是有很多问题想要求解。课堂40分钟的时间已是快节奏,还是没能轮上很多同学表达看法。而且还有很多问题没有细致地去解决,比如对数函数与幂函数增长的实验比较,等等。


QQ图片20191031155449

 

C4EEEF12F7F53A6BB406CC96C5D0B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