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学科核心素养
发布时间:[2019-02-28]   被阅览次数:561   来源:信息中心

党的十八大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核心素养成为了教育的热点话题与关注焦点。2018年初,《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公布,各学科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并建立了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学业质量标准。依据新课标编写的新教材经新成立的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核后将在全国使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普通高中教育改革拉开大幕,普通高中教育翻开崭新的一页

“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理念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聚焦核心素养,认同核心素养,厘清核心素养,才能自觉践行好培育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聚焦人的素养。 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无非是将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后所剩下来的东西。”遗忘掉的东西就是所学的具体知识和内容,而剩下来的就是素养。素养是人在真实情境中做出某种“行为”的“能力”。有学者给出了素养公式,其中,素养是幂,底数为“知识+技能”,指数为态度。素养使人成其为人,素养决定人的发展取向。教育的终极任务就是提升人的素养。“核心素养”是在全球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在充分借鉴国际上有关Key Competencies、21st century skills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国教育界对“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所作出的本土性回答,是在新的历史时期,高屋建瓴落实立德树人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是以人为本的时代特征对教育本质认识的催化。核心素养的提出,让我们在知识和分数的背后,看到了明确的让人成为人、以教育来成人的目标,为我们真正走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确立回归教育本源的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引领性支撑。

核心素养聚焦关键素养。有学者指出,人的素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共同素养,另一类是专业素养。其中,共同素养又可分为基础素养与高级素养(跨界素养)。核心素养,作为学生应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实质就是此处的高级素养。因此,核心素养是全部素养清单中的“ 关键素养”,是各种素养中的“优先选项”, 是素质教育、三维目标、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等等的“聚焦版”,是人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因、种子和树根。抓住了核心素养也就抓住了教育的根本。当然,基础教育的目标是“基础素养+核心素养”,普通高中新的定位(“一个中心,三个适应,一个奠定”决定了高中教育必须继续坚持全面发展。我们强调核心素养,并不是要舍弃基础素养。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素养和核心素养不是对立排斥的关系,而是相得益彰的关系,基础素养是核心素养的基础。有这样一个例子,懂交规(知识)、会移库(技能)(知识技能相当于读书的范畴)、能上路(能力)犹如基础素养,而安全驾驶、礼貌行车、尊重生命则是核心素养。这个例子,既蕴含了基础素养与核心素养的关系,也表明了知识、技能能力素养的关系,耐人寻味。

核心素养聚焦四大关键能力。2016年,教育部课题组公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将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并进一步指出要培养认知能力(引导学生具备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学会学习、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的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合作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过集体生活,学会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遵守、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养成创新人格,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尝试、创新创造)、职业能力(引导学生适应社会需求,树立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践行知行合一,积极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此处的认知能力不是“基础性”的认知能力,不是记忆力,而是高级的认知能力,主要涉及思维能力、交流能力、自主发展能力。我们可以认为,《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对于关键能力的表述看作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的简约版、升级版。

学科核心素养聚焦学科育人。 2001年启动的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标志就是课程从1.0版(“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走向2.0版(“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此次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是在传承、超越的基础上,在学科核心素养的视域下重建课程(即3.0版课程),使课程标准的形态从教学大纲(双基)、内容标准(三维目标)走向成就标准(核心素养),即以学生应该达到的素养(成就)作为课程标准的纲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本质观和学科教育价值观的反映,既体现着一门学科对人的核心素养发展的独特贡献和作用,又是一门学科独特教育价值在学生身上的体现和落实。新的课程标准通过厘清学科核心素养,清晰地界定和描述本学科对人的发展的价值和意义,体现本学科对学生成长的独特贡献,从而使学科教育真正回到服从服务于人的发展的方向和轨道上来。学科核心素养是一根主线(红线),统领着学科课程的内容、实施及评价。只有抓住学科核心素养,才能抓住学科教育的根本。当然,知识是载体,3.0版课程并非要舍弃“双基”,而是要反对纯粹的知识应试教育,把“为了知识的教育”转化成“通过知识获得教育”。再者,3.0版课程也并非舍弃三维目标,核心素养是终极目标,三维目标是核心素养形成的要素和路径。

课程方案颁布,课程标准启,我国基础教育从“知识本位”时代走向“核心素养”的新时代。“循道而行,功成事遂”。课程标准是龙头,教、管是龙身龙尾。龙头已经舞起,龙身必须跟着动起来!龙尾必须跟着摆起来!(薛党鹏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