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记录地理之美 ——记我校高2022届学生地理之美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19-11-25]   被阅览次数:1016   来源:地理组 刘丽晶

20199月6日,教育部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重要回信精神座谈会上,强调了要切实推动学校美育工作再上新台阶。会议中明确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各方面。提出探索构建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的美育课程体系。我校一直是我省基础教育排头兵、肩负着“立德树人,大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教育重任,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都围绕着这一重任展开。地理教研组在落实学校美育工作中巧妙的利用了学科特点,并结合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华诞的大事件,进行了一次美育实践活动。

地理学科包括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部分,以研究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为依托,揭示自然环境的发展演变过程、总结和指导人类生活、生产活动的空间规律为主要内容。是中学阶段少有的容自然科学与人文精神于一体的学科,因此在美育的落实上也具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自然环境的美蕴含在各个圈层里,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地球表面形态千差万别。每一个地方、每一种地貌、每一处河湖、每一座建筑、每一民俗风情,都有各自美的特色。美,蕴含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时刻,她从未缺席,只是我们常常缺乏细心、缺乏视角,缺乏那一份爱美、寻美的热情。

为此,在举国同庆万民共祝的国庆佳节里,我们将美育实践活动与观光旅游相结合,鼓励走出校园的学生,带着好奇、带着欣喜,也带着探究的目光;在与家人或与伙伴饱览祖国秀丽山川的同时,用善于捕捉美的双眼,发现和感受祖国山川之美、地貌气象之美、传统建筑之美、地域风情文化之美,人间温暖、人地和谐等人文之美,再用相机或者笔墨水彩等记录和展示这些美。每个人的视角不同,看到的、感受到的美也是不仅相同。众多的视角、众多的层面,将各类的美汇集在一起,会使观看的每一个人有对美的新体验,提升对美的认识和理解。使我们的校园充满发现美的热情,洋溢体验美的欣喜,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具有更敏锐的目光发现美、创造美!

从收到的1000多份照片中不难看出,从祖国南端的三沙岛到北部黑龙江的哈尔滨,从东部台湾东海岸到西部的内蒙额济纳,同学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涉及的领域也很全面。华山花岗岩地貌的挺拔雄险,桂林喀斯特地貌的秀丽奇幻、麦积山丹霞地貌的绚烂秀美、张掖、靖边雅丹地貌的多姿多彩,黄土地貌的沟壑纵横、干旱地区的风蚀地貌、沿海地区的海蚀地貌、海积地貌等等,这些承载着地球演化历史印记地质地貌都一一被同学们记录下来。在光影的世界里,展翅飞翔的鸥、高原勇士的牦牛、茫茫的红碱蓬草,灿烂震撼的胡杨林、银杏林,苍劲有力的胡杨树干,黄帝陵的皇帝手植柏,迎风盛开的荷花,成团的竹林,雨后的苹果、秋毫鲜明的猕猴桃等等都彰显出生命的力量、生命的魅力;云蒸霞蔚的日出,蓝天白云气象万千的大气、飞流直下的瀑布、宁静澄明的湖泊,波澜壮阔的大海……线状的、面状的;轮廓鲜明的,边界模糊的;动静结合,角度穿插,把大气圈、水圈的灵性、力量、形态等各类的美都通过照片展示了出来。

除此之外,在国庆期间,很多同学还留心观察到了许多人文之美。装点一新的西安钟楼、城墙;人气高涨的大雁塔、古朴的千户苗寨、活化石般的地坑院、便于拆迁的蒙古包、北回归线的纪念塔、茶马古道的店铺、传统婚俗场面、古代考场的贡院、耀州陈炉古镇、南海沙滩上飘扬的五星红旗,每一处都散发着灿烂文化的芬芳、洋溢着节日的喜气、呈现着团结一心共同奔向康庄大道的坚定信念!

经过重重选拔,在作品中评选出了地质地貌类、水文类、气象类、生物类、人文建筑类等优秀摄影作品。每一类分为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获奖名单如下:

地质地貌类

《桂林山水甲天下》一等奖  张彭博

《峻秀华山》一等奖  李善毅

《暴风雨前的清水断崖》 一等奖  秦玮壕

《黄土地质风貌 》一等奖  李欣冉

《波浪谷》 一等奖 王志琦

《西藏海子山自然保护区》一等奖  马小靓

《新疆罗布泊 》一等奖 周梓轩

《山与河》 二等奖 普家驹

《甘肃定西》 二等奖 曹圻源

《麦积山石窟》 二等奖 范杰瑞

《大漠黄沙》 二等奖 赵远方

《宁静下的富饶》 二等奖 郭宇航

《西岳——华山》 二等奖 张可欣

《华山群峰》 二等奖 张璟渝

《金山不如绿山》 二等奖 汪艺琳

《山林》 二等奖

《华夏之根》三等奖 高函

《象山》 三等奖 童蕊轩

《帕米尔田园牧歌》 三等奖 张嘉婧

《嵩山观旅》 三等奖 戴思进

《林》 三等奖 赵轩瑞

《日神山》 三等奖 刘远哲

《雅丹地貌》 三等奖 刘魏征

《飞瀑》 三等奖 赵依琼

《窥见天光》 三等奖 杨梦莹

《七彩丹霞》 三等奖 常尧中

《乾坤柱》 三等奖 杨帆宇

《人间仙境——五彩石》 三等奖 刘嘉怡

水文类

 《海天一色》一等奖   郝雨时   

《黄龙景区》一等奖    吉锦怡   

《壶口瀑布》一等奖   王嘉淇

《黄河乾坤湾》 二等奖 李思成

《泸沽湖》 二等奖

《芦苇湖》 二等奖 杨旸

《九寨精华》 二等奖 杨晨嘉

《茶卡盐湖》 二等奖 任玲

《千岛湖》 三等奖 任真

《青海湖》 三等奖 张泽嘉

《神农仙池》 三等奖 朱怡冰

《浪潮汹涌》 三等奖 鲁子烨

《拉市海》 三等奖 王梓萱

《高原明珠——泸沽湖》 三等奖 何嘉绮

《陕北延川乾坤湾》 三等奖 王菁雨

《自带滤镜的湖》 三等奖 邓冰月

生物类

《胡杨林之景》 一等奖  屈子斐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一等奖  郑琪

《河畔的鸟》一等奖   张森

《银杏树林》 二等奖 田梦涵

《秦巅》 二等奖 李星辰

《稻城》 二等奖 范晨煜

《新疆伊犁那拉提草原 二等奖 寇静舒

《枯木》 二等奖 任喆岩

《丰收——苹果的特写》 三等奖 韩润华

《戈壁骆驼》 三等奖 郝天晓

《中华第一柏》 三等奖 陈艺涵

《荷花》 三等奖 马子超

《丰收的果园 三等奖 何紫毓

《花海》 三等奖 耿振宇

《青海湖》 三等奖 张博雯

《蜀南竹海俯视图》 三等奖 谢卓恒

气象类

《骊山晚照》 一等奖 王文涵

《日出》 二等奖 任宇轩

《夕阳下的西湖》 二等奖 胡樊思羽

《拨云见日》 三等奖 李思成

《山与云》 三等奖 刘星宇

《茶卡盐湖》 三等奖 冯津鋮

人文建筑类

《陈炉一隅》 一等奖 肖艺涵

《断壁残垣》 一等奖 高暄婷

《东方明珠》 一等奖 罗心睿

《文笔塔》 一等奖 郭弈豪

《安徽宏村》 一等奖 许智航

《夜钟楼》 一等奖 逯杨一萍

《国庆中的西南城角》 二等奖 艾一瑞雪

《西双版纳·告庄夜市》 二等奖 耿西瑶

《上海夜景》 二等奖 王雨卓

《古村新喜》 二等奖 李欣怿

《天坛 二等奖 李景阳

《潼关》 二等奖 姜同洲

《鼓楼夜色》 二等奖 阎宇轩、张武睿、王研博、付琪琪

《洛阳龙门大桥》 二等奖 吴婧禾

《蓝天白云》 二等奖 谷活源

《商南冬季茶园》 二等奖 翟修远

《山中小镇》 三等奖 陈轶昊

《五层古塔》 三等奖 丹媛

《古廊》 三等奖 吕沛然

《天津之眼》 三等奖 杨柳隆

《北回归线纪念碑 三等奖 吴静怡

《江南贡院》 三等奖 邓紫瑞

《铁路人喜迎七十华诞 三等奖 阎子涵

《大雁塔》 三等奖 王研博

《布达拉宫》 三等奖 马欣玉

《地坑院》 三等奖 宋佥佥

《西塘小镇》 三等奖 李岱霖

《茶马古道》 三等奖 金泳辰

《乐山大佛》 三等奖 丁羽航

《荒漠中的人烟 三等奖 王晨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