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导入”实现有效课堂的案例研究
发布时间:2014-06-18 15:19:19

 

西安市66    王延芳

一、研究背景

文本框:                           空间结构(组织方式)

课堂目标     课堂教学     时间结构(教学环节)
                          
                          教学策略(实现教学环节及组织方式的方法技巧)
 
平常教学过程中,一线教师总是遭遇课堂的有效性问题:如何上好一节课?怎样的课堂是有效的?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有效课堂?平常意义上我们把课堂目标的达成度高的课堂称为是“有效课堂”甚至“高效课堂”。每节课所设计的教学目标就是课堂目标,它与课堂教学之间有如下

 

 

 

 

 

 

    可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国内外学者研究较多的是教学环节中“师生互动”的有效性策略及组织方式,那么如何进行“课堂导入”这个起始环节,怎样挖掘教材内涵?用什么方式组织更好?用什么方法引入更好?是本研究的切入点。

二、案例研究:

巧妙而有趣的课堂导入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主动学习,培养其创新能力。作为一线教师,平时接触最多的就是课堂。为此,将本校经历过的高中化学课堂较好的导入大致归纳如下:

 

导入方法

案例章节

案例课型

案例群体

案例效果

问题引入法:我手上拿着一杯氯化钠溶液,是用上节课做过的初中粗盐的提纯实验得到的氯化钠加入蒸馏水配制的,同学们请问:这种溶液是否只含氯化钠溶质,已经没有其它溶质了?

必修1: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中粗盐的提纯2

新授课

66中高一平行班学生、重点班学生

重点班大多回答:还有其它杂质,平行班少数答对;接着进行了思考与交流: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除去可溶性杂质Ca2+Mg2+SO42+?讨论的时间较长,能完全得出三种结论的小组两班共17组只有2组,其它都不全。

实验引入法

用激光笔分别从不同角度照射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同学们请观察:现象一样吗?

必修1:分散系及其分类

新授课

66中高一平行班学生、重点班学生

两类学生都能准确描述现象的不同,进而引发思考。为何不同?是外观引起还是内因引起不同,接着引导分析找出胶体的本质以及和溶液、浊液的区别。最后增加过滤的豆浆、硅酸胶体、氯化铁溶液、氢氧化铁沉淀相关实验,效果非常好。

新闻报道或社会热点引入法200178日【羊城晚报】 台风尤特过后,昨天上午,广州黄埔大道东圃涌突然飘来几个铝桶,其中一个穿孔漏气,在水中爆炸。公安和消防人员封锁现场,请来专家化验确认。现场采取了排险措施。暂未发现人员伤亡。特勤人员检测确认没有放射性毒气,但由于不知桶里究竟是何物,因此不敢挪动剩下的那个铝桶。同学们铝桶中究竟装了什么,还会在水中爆炸呢?今天的课堂会帮助我们解决这些疑问。。。

必修1金属的化学性质中的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新授课

66中高一平行班学生

学生立刻对能在水中爆炸的物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续的金属钠的物理性质、保存、化学性质学习效果非常好。

模型引入法: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操作:先拿甲烷的球棍模型示意,在用一个甲基替换甲烷中的一个氢原子小球,形成了乙烷模型,将甲基旋转一下,再问这样替换氢原子还有其它方式吗?;再用一个甲基替换乙烷中的一个小球,形成了丙烷模型,再将两头的甲基都旋转,观察三个碳原子在同一个平面吗?再问这样替换乙烷中的氢原子还有其它方式吗?同学们现在请大家用自己手头的模型试着在增加一个甲基、两个甲基看看都能组合成怎样的结构?每个小组在将本组组合成的模型试着投影在草稿纸上。

必修2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烷烃2烷烃

新授课

66中高一平行班学生、重点班学生

引发学生兴趣,自己组合时,每个组快慢不一,但是都能完成两种丁烷、三种丙烷的球棍模型,效果不错;就是投影在纸上是平行班学生有些混乱,纠正之后效果也不错。这样的模型学习,让学生很直观的感受:烷烃随着碳原子数的增长,碳链的非直线增长,甲基是可以旋转的,等效氢是怎么回事?对后续学习促进理解。

知识框图引入法:NaNa2ONa2O2NaOHNa2CO3NaHCO3作为知识框图的点写在黑板上,要求学生完成中间的反应关系连线及方程式(含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高一必修1金属的复习

习题课

66中高二文科班

总体完成效果较好,,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之间转化稍微慢了些。文科班学习目标就是知道这些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并正确书写化学(离子)方程式,对后续根据方程式的计算帮助很大。

实验设计引入法:

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已经知道了不同的盐水解的程度也有所不同的原因是酸或碱根离子强弱不同,那么究竟有何不同,请各小组设计实验证明酸性:醋酸﹥碳酸﹥次氯酸并派代表阐述本组的设计原理(方法越多越好)。

高二选修四盐类的水解3

新授课

66中高二理科重点班

因刚学过盐的水解,大多组,很容易设计出通过测定盐溶液的PH得出结论,这是又抛出:用碳酸钠还是碳酸氢钠?再次引发讨论。

  也有的设计原理是直接测三种酸溶液的PH;也有设计的是以较强酸制取较弱酸的原理。

总体都能完成加深理解盐类水解的课堂目标。

习题引入法:

1、判断题: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辨析、离子共存的几种情况辨析;2 判断下列方程式的正误:将离子方程式书写容易出错的几种情况列出;3书写离子方程式:常见的氧化还原、酸碱环境、用量多少、电化学等。同学们请先完成这些题目。

高一必修1离子反应的的复习

高考二轮复习课

66中高三理科重点班

本节课堂目标是高考考纲和真题要求,也是往年学生容易丢分的点。概念的辨析、离子共存、判断方程式正误完成较好,但是书写有条件的离子方程式时进度减慢,学生完成效果不是特别满意。

   

从以上汇总可以看出:

1、这些较好的课堂导入法在课堂教学中为切实落实新课程倡导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三维课程目标进行的探索实践。

2、高中化学在新授课更要留意课堂导入的情境创设,形式可以多样化,常见的有问题引入、实验引入、新闻报道或社会热点引入等;有机化学部分的课堂导入多以模型法等较多;复习课或习题课多以问题引入法、知识框图法、习题法等为主。

3、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课堂导入方法在各年级的层次要求上也有所不同:高一必修部分可侧重初高中的衔接,高二更侧重于知识的融会贯通、框架梳理、能力形成,高三更侧重于知识的综合运用。

 

三、研究结果:

1、以上这些方法有共同的特点:都是以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知识背景,通过创设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认知冲突,通过分组讨论交流,体验探究,及师生互动交流的思维碰撞,还有教师及时引导学生等将新知识建构整合,形成知识体系,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新课程倡导的“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

2、没有哪种课堂导入法能“全盘通用”,一定要“因课而变,因生而变”。当然还有很多其它的导入方法:比如开门见山,看起来没有新意可针对有些班级的学生就是好的,没有浪费时间,而把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凸显出来,也是一节好课。

3、《化学新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要达到这一要求,就要在化学教学中要花心思创设情境: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学会在教学中创设联系生活、引发深思的问题情境,还要适应学生的学情。

总之,教无定法,导无定规。挖掘教材内涵,形成千姿百态的课堂导入,使课堂教学变得引人入胜,课堂导入使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是手段,学生的学才是目的。我们怎样导入有方?才能让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手,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效果就能在兴趣中体现,学习能力也能在兴趣中形成。只有这样,我们的化学课堂才能称之“有效”的课堂。



是否签收
签收单位
签收人
签收电话
签收时间
签收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