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子传 教案
发布时间:2014-10-29 16:36:51

教学目标:

1、识记本文文言实词、虚词意思,归纳文言知识点。了解作者。

2、体会本文构思——“文似看山不喜平”的精巧与奇特。

3、理解方山子狂放的精神实质。

教学重难点:理解方山子狂放的精神实质。

教学方法:自读法、分析法、引导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

作者介绍。(简单)

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宋代诗人、散文家、词人、书法家、画家、高级厨师,是一个对中国文学史、艺术史有着巨大贡献的全能型作家。

现代女作家方方曾经说过:我要是生活在苏轼那个年代,我一定要想方设法嫁他

诗人、散文家、词人、

书法家: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绘画家:善画竹,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高级厨师:东坡肉、东坡鱼、东坡肘子。

文学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也就是现在的湖北黄冈。

  苏东坡在黄冈有个好友,他们两人的爱好差不多,都喜欢游山玩水,写诗作赋,喜欢研究佛教的道理,还喜欢在一起饮酒。他们饮酒的时候,都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请来一些美女,在一边歌舞助兴。可是友人的夫人柳月娥很爱吃醋,很不满意丈夫的行为,尤其不满意的就是丈夫喝酒时找美女来斟酒夹菜,跳舞唱歌。有时,美女们正唱着歌、跳着舞,柳氏就来了,把美女们全都赶走。

  一天晚上,苏东坡又到朋友家来。两个人一边喝着酒,一边谈佛论道。两人讲来讲去,越讲越泄气。朋友说:"我们两个讲来讲去,把情绪搞坏了。我知道有两个美女唱得非常好,今晚干脆请她们给咱们唱两首歌。咱们边听边喝,不是挺好吗?"立刻吩咐手下人把那两个歌女找来,和苏东坡端着酒杯,听着两位歌女给他们唱歌,又觉得人世也有美好的东西。没料到夫人的丫鬟听见了,赶紧向夫人禀报,夫人从屋里出来怒火中烧。两人只好散了。

第二天,苏东坡写了首诗,送给朋友。这首诗是:"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意思是说,您这位居士真是挺可怜哪,又说空又说有,晚上不睡觉。说了半天,护法的狮子来了,这么一叫唤,吓得您连拄杖都掉了,心里空空荡荡的。说河东狮子,是因为柳月娥老家是河东人。这就是成语“河东狮吼”的来历。比喻妇人妒悍,大吵大闹。那么这个朋友是谁呢?

陈慥,字季常,后来人们就把怕老婆的人称为季常癖

这个陈慥是谁呢?他有着怎样的家世和人生经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他。

一、预习检测。(学生说)

方山子??即宋代陈慥,字季常,号方山子,别号龙邱先生。晚年隐于光州、黄州间。苏轼任凤翔签判时与其相识,其父陈希亮曾是苏轼的上司。

与苏轼友善。二十年未见,却在岐亭重逢。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指导(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

字音:

(shào)  (zhuó)  (xiàn)于眉间 (yáng) (tǎng)见之

句读:

(1)/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2)/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3)方山子/怒马独出

语气:

(以第二段为例)

(1)写和方山子意外相遇,所以总的语气应是惊喜。

三、疏通文意,质疑讨论

   1、疏通文意

   要求:边读边译,标出疑难

   2、互学互助,解决疑难

   要求:同座位讨论,解决部分疑难

   3、质疑讨论

   要求:(1)声音洪亮清晰,说清问题出处;

2)有意识地运用推断法,引导学生解决疑难;

教师点拨【文言知识点】

字音推断法:

于眉间 同“现”,显现

狂垢污   同“佯”,假装

见之     同“倘”,或许,可能

语境推断法:

光、黄隐人  “光”“黄”皆是地名,“间”表示不确定,译为“一带”; 

  uu前面有“少时”,后面有“晚”,所以“壮”应表示年龄,译为“年纪渐渐大了”   

驰骋当世  前面有“折节读书”,后有“然终不遇”,所以“驰骋”应有“纵马奔跑”引译为“放开手脚,施展才华”

耸然异之。念方山子从两骑  “既”和“独”分别引导的是两个动作行为,所以“既”译为“之后”,“独”(又)只想起

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上文写“应当能够做官”,下文写“现在已经是个有名望有地位的人了”,所以“使”译为“假使”,表假设关系

其家在洛阳  本段是些方山子的家世既富又贵,所以“而”译为“并且”

语法推断法:

     应为“居庵食蔬”

     所后应为动词,所以读“著”,译为“戴”,戴的帽子

   方山子马独出   “怒”形容词作动词,使马怒,猛抽坐骑

 成语推断法

   环堵萧然  四壁萧然,  空无所有

   独来山中 穷乡僻壤,偏僻 

对位推断法

   弃车马,毁冠服   “冠服”与“车马”相对,译为帽子和衣服

   使酒好剑  “使”和“好”相对,译为“喜欢”“爱好”  

  3)总结归纳推断法

字音   语境   语法   成语    对位

4、重点语句翻译

  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2)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3)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文言知识整理:

1  通假字:前十有九年:

犹见于眉间:          往往阳狂垢污:

2  古今异义词:

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遗像,古义,流传下来的样子。今义:人死后留下的画像。

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妻子,古义,妻子和孩子。今义:男人的配偶。

3  词类活用:

余既耸然异之:异,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异。

岁得帛千匹:岁,名词作状语,每一年。

4  特殊句式:徒步往来山中:省略句。

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判断句。         鹊起于前:状语后置。

四、内容提问:(小组讨论后,一个代表回答,教师补充)

1第一段从哪句话可以看出作者与方山子有共同的遭遇?

明确: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2在第二、三自然段以今昔两次邂逅作对比,指出方山子并非寻常的隐逸之辈,两次邂逅所见有何不同?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明确:俯而不答,仰而笑。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时豪士。

3鉴赏提示说在方山子身上最能打动苏轼的是他的,那么方山子的表现在哪些方面?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感倾向?

明确:1他与常人的生活道路不同:少年——血气方刚,一身侠气。成年——折节读书,有志用世。晚年——无所遇合,遁于光、黄间。

(2) 生活态度独特:庵居蔬食,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所著帽,方屋而高。

(3) 待人接物的方式与常人不同:不与世相闻,人莫识也。

(4) 家庭情况及其大气、大方的行为作风:世有勋阀,岁得帛千匹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表彰陈慥淡泊自守的高洁品德,藉此流露出同为“不遇”的感慨。(换句话说:对老友的知音之情,寄托自己身世之感。这也是本文主旨。)

5、“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最忌平淡,请问此文是如何打破平淡,塑造丰满形象的?

  明确:本文没有像一般传记那样,平铺直叙地介绍人物的姓氏、乡里、家世、生平等。开始,只是粗略地介绍了方山子生平,并说明得此称号的缘由。但其人真实姓名、家世、籍贯等均未介绍,让读者产生一种悬念,急于知道此人究竟是谁。接着,记叙自己在黄州跟他的一次巧遇,点明人物姓氏。随后追溯此隐士曾有过的年少气盛,最后说明其拥有的显赫家世。这样,由隐而显,由略而详,层层设疑,层层呼应,愈深愈见方山子的不同寻常和卓立无匹。

五、作业布置:

用文言写一段人物传记,仅限于本班之内的教师和学生。(300左右)

  



是否签收
签收单位
签收人
签收电话
签收时间
签收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