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的善意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4-10-29 18:09:58

西安中学  朱妮娅

我在改学生作文时,常会发现有部分学生借鉴成名的小说故事,我在想他们不选择原创而选择借鉴,一是自己实在不会写,二是喜欢别人的作品以至于忍不住模仿。这两种动因都没有错,不会写,抄上一篇,就是精读了一遍别人的佳作,这就是学习。喜欢别人的作品然后自己仿写,这就更好了,说明他对某个文学作品有偏好,至少他不痛恨文学电影,模仿别人是一个开端,只要有对文学的喜好,不断积累,总会走出自己的路。

有一次我布置写小说,有学生写了《禁闭岛》的剧情缩略版,内容已经不是原创了,而且从遣词造句方面来看,可以说文采平平,我问他为什么要写《禁闭岛》,他竟然惊讶地说没想到老师也看这种高智商电影,我哭笑不得,但还是耐着性子和他聊。学生说他觉得《禁闭岛》的故事实在太精彩,所以忍不住就想拿来用在作文中。我说我也很佩服这个戏的编剧和导演,尤其是结尾,一下子把人拉进了真伪难辨的迷局中,使得整部片子的开放性更强。学生顿时有他乡遇故知的感觉,兴致勃勃地跟我谈他对这部影片的理解,他谈了很多,从故事、表演、布景、台词等方面都精准无误地找到了这部影片的亮点,最让我欣赏的是,他认为患有精神分裂的主人公坚持认定自己臆想中的世界,这隐喻着人类对本我意识和客观世界的真相的探知,男主人公看似荒谬疯狂,实则是一个光辉的形象。学生说的时候有点语无伦次,看来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这位同学还需要锻炼,但我仍为他独树一帜的观点叫绝,学生感受到我发自内心的认同,也很高兴,谈话的气氛更活跃了。我问他能否把自己的观点写成影评,“据我所知,豆瓣和时光网上还没有这个角度的观影评论。”学生受到了鼓舞,连连点头。一周后,他向我递交了完整影评,表达功力尚欠,但毕竟是一篇有独立观点的影评,而且学生为了让自己的观点呈现得更有力,着实在语言上下了功夫,这就是进步,作为老师,我很知足。

做老师的,都希望学生既有真才实学,又能在应试背景下游刃有余,望生成龙的心态加上“爱之深责之切”的旗号,往往会令我们不自觉地变得刻薄,须知严格和严苛虽仅一字之差,但带给学生的影响却极有可能是天壤之别。中学生是处于成长期的有独立人格的个体,他们需要呵护关爱,需要拿捏得当的鼓励和约束,儒家讲“爱”,佛家讲“善”,都是要求人们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教师是学生的引领者、保护者,唯有以满怀的友善相待,方可使国之苗圃鲜花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