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美在哪里?
发布时间:2014-10-29 18:11:40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里提出了被人们概括为“三美”的新诗格律理论:音乐美——音节,或称节奏,是指诗歌中按照一定规则组织起来的语音现象,它是闻一多新诗格律的核心。他认为,“诗的所以能激发情感,完全在它的节奏;节奏便是格律。”绘画美——词藻,是指诗歌色彩与绘画形象。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是指诗歌中诗节布局均匀对称,诗句整齐划一。首先来说说绘画美。

《再别康桥》第二节中出现的“柳”是第一个重要意象,柳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常作为承载留别之情的物象出现,恰与《再别康桥》要表达的对故地的留恋之情相符,作为长读中国古诗的读者,我们很容易被这第一个意象俘虏,在柳枝缠绵的美景中陷入留恋不舍的情绪中。而徐志摩在这个意象上投注的心思远远超过柳本身的寓意,他将柳比作新娘,顿时赋予了本身婀娜多姿的柳树更多的娇艳柔美,在夕阳的金光灿烂之下,柳树的身姿同波光里的倒影交相辉映,犹如梳妆镜前盛装的新娘,这个光彩夺目的场景作为回忆中的第一个画面,令人沉醉。除此以外,“新娘”这个喻体还有更值得玩味的地方,若是为了表现娇艳柔美,比作“美人”不可以吗?为什么偏偏是新娘?这里面有更为强烈的爱恋,诗人对剑桥大学的深情,恐怕唯有以新郎对新娘的爱,方可比拟吧。

与第一个场景中灿烂妩媚的形象不同,第二个场景着意突显的是水草的油润舒展,不为惊艳夺目,只求逍遥自在,“软泥上的”“油油的”“柔波里”这些修饰语加重了水底青荇柔软的特质,除了在视觉效果上令人感到舒适愉悦之外,自由飘动的水草也容易令人理解诗人身处母校,犹如孩子在母亲的怀中一般恣意快乐,因此“青荇”这个意象与“柳”一样,兼有美化视觉效果和抒情两方面的作用。

诗歌的第四五节可以合为一个场景,诗人撑着长篙,在榆阴下的潭水中漫溯,由彩霞满天的黄昏时分,直到夜幕上张满了星辉。潭水是揉碎了彩虹,倒映着满天的斑斓星辉,人似乎是在宝玉珠翠中前行,天上地下,都透着晶莹的清光,更加如梦如幻。这两节是视觉效果最美的,也是抒情最强烈的,诗人已有起先的轻轻招手,禁不住开始放声高歌。

《再别康桥》的绘画美,主要体现在第二节到第五节,意象特征由温暖妩媚到清凉璀璨,视角由河畔到水底,再将天上地下合二为一,抒情特点由含蓄缠绵到纵情高亢,可以说这四节是本诗的精华部分。但是,无论是中文专业出身的还是非中文专业出身的,大家最熟悉的并不是这核心的四节诗,而是开头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以及结尾的“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为什么会这样?这就牵扯到我们要讲的三美诗论中的第二点:音乐美。

第一节的前三句采用复沓的修辞手法,通过连续使用“轻轻的”这个状语,为诗歌开篇奠定了一种反复演唱般的音乐效果,最后一节的两个“悄悄的”也是一样的效果,并且“轻”和“悄”声母一样,从发音上讲,首尾形成呼应,从内容上讲,都突出道别时动作的轻柔,表现对康桥的珍爱和不忍惊动,意思上也构成了回环。这便是首尾两节令人印象深刻的原因。

我们再来看看整首诗的音乐特点。第一二三六七节中,各自的偶数句韵脚是一致的,比如第一节的偶数句末字韵母都是ai,第二节偶数句末字韵母都是ang,而且第一节和第七节的韵脚都是ai,第三节和第六节的韵脚都是ao,诗歌内部形成了不规范的对应回环。而且这五节诗的偶数句末字韵母都是以元音a作为韵头的,各节诗在押韵方面既有内部的统一,又有整体上的关联,同时各节还有区别,读起来既能令人感受到舒畅爽朗的音乐美,不会觉察到其间有刻意的押韵讲究,藏高超的作诗技巧于不动声色中,确实证明了闻一多所说的“越有魄力的作家,越是要戴着脚镣跳舞才跳得痛快,跳得好”。

《再别康桥》以其浓烈深沉的抒情历来为人称道,也容易让人以为这是一首兴之所至挥笔而就的随意性很强的诗歌,或许徐志摩当真具备这样的实力,正如曹植七步可写就流传千古的诗,李白醉酒后的信笔涂鸦便可成就半个盛唐一样。但是我以为,徐志摩一生,无论情爱还是创作,都以追求完美为己任,作诗当然不会马虎,即使是情潮翻涌之时,下笔的每一个字都是有讲究的,这一点无论是意象的选择还是韵脚的调整,都可以证明。同时,徐志摩在写这首诗时,人在“中国海上”,我们的教材中有注明,可以想见,此时的他已经远离康桥,心之所向,却目不能及,回忆与想象便更能激发诗人心底的热情,于是这首温柔缠绵的诗也出现了情感喷发的段落,比如说我们刚刚提到过的第四五节,从视觉效果上来说,这两节营造的画面最为璀璨斑斓,从音乐效果上来说,这两节突破了全诗以a为韵头的押韵方式,第四节偶数句末字分别为ongeng,这两个韵母的韵头不同,韵腹韵尾相同,我不知道浙江人讲话怎么念“梦”这个字,如果是台湾人,会把“meng”这个读音发作“mong”,所以第四节内部的韵脚可以视作一致,差别非常小,而且韵腹韵尾是“ng”,跟第二节的“ang”的韵腹韵尾有重合,可以这么理解,第二节的韵脚在与全诗保持一定的联系的同时,开始发生变化,这恰恰暗示了诗人的情绪开始走向激昂,而当他的吟唱达到高亢的地步时,是到了第五节。第五节偶数句末字的韵母分别时ue,与全诗的任何一节都不相同,情感的迸发已经无法再受韵律的限制,这种自由的表达,对韵律的突破才能更好强调诗人对康桥的眷恋痴迷。《再别康桥》音节抑扬合度,全诗构成一阕完整的乐曲,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是对闻一多三美诗论中音乐美的最好实践。

最后我们来谈谈《再别康桥》的建筑美。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节四句,字数上形成6767676778787868786868786767的格式,呈回环格局又暗藏波动。此外,诗人将每节的偶数句缩进一格,形成参差错落的布局,视觉上赏心悦目,诵读时也会形成自然的气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