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名师同上一节课”经开区高中美术教研活动在西安中学圆满举行 ——新技术赋能美育 共探数字化美术教学新路径
所属分类:新闻动态 阅读次数:257 发布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5-03-28
2025年3月27日,西安中学艺术活动中心,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数字化与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深化“五育并举”的数字化教育体系建设,经开区教育局联合西安中学艺术组及王亚钧名师工作室举办“我与名师同上一节课”高中美术教研活动。全区32名美术教师齐聚西安中学,通过名师示范课、专家报告与研讨交流,共探新技术赋能美术教学的创新实践。
活动聚焦数字化赋能美育高质量发展。活动伊始,陕西省基础教育教学名师、西安中学艺术教研组长王亚钧老师作《新技术赋能高中美术教学研究报告》,系统梳理我国数字化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演进历程,并指出新技术对基础教育的关键影响:“教学模式、课程内容、师生角色和教育评价体系正经历根本性变革,教师需主动拥抱技术,重构美育课堂。”
教学展示传统艺术与现代技术的融合创新。王雨薇老师(西安中学)以《寻根之旅——民间纹饰的“大河之旅”》为主题,通过冬奥会“同心圆”纹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民间纹饰的形式特征与文化内涵。课堂以“喜相逢”纹饰为案例,升华家国情怀,为后续视觉创作奠定文化根基;徐媛老师(经开二中)在《抒情与写意——文人画》一课中,融合古琴曲、动态书法长卷与AI图像对比,带领学生剖析徐渭《墨葡萄图》的文人画精神,强调“水墨为骨、诗意为魂”的文化密码,鼓励学生用新技术传承创新传统艺术。
专家点评聚焦技术赋能需兼顾实效与人文温度。王永峰老师(经开一校)充分肯定科技赋能的教学价值,同时建议加强学生课堂展示环节;侯蕾老师(经开一中)提出“技术应服务于感知体验”,需平衡数字情境的沉浸感与教学目标的合理性。
活动最后,与会教师围绕“AI辅助教学”“数字资源开发”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王亚钧老师总结道:“美术教育数字化不仅是工具革新,更是文化传承方式的升级。未来需持续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构建技术与人文并重的美育课堂。”
此次教研活动为经开区美术教师提供了实践范本与反思契机,也为区域推进教育数字化改革注入新动能。
上一篇:我校开展班级文化展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