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组参加郭富斌老师“历史教学的维度与效度”专题讲座
所属分类:教育教学 阅读次数:1643 发布者:陈海娥 发布时间:2023-04-12
高中历史课堂的“度”与“效”是教师教学时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为了深入了解教材、走进学生,结合教学实际,构建高质量的历史课堂,西安中学历史教研组全体教师于4月10日赴经开一中参加郭富斌老师的“历史教学的维度与效度”专题讲座。
郭老师从课标的达标与高标、教材的结构与重构、学段的接轨与转轨、学术的高度与尺度四个方面将自己在教学实际中、尤其是面临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重大教学转变的教学实际中的所思所感与参会教师进行了分享。
在第一部分课标的达标与高标中,重点对2022年新版初中课标进行了解析,一方面帮助参会教师做好初高中衔接,另一方面也为之后的历史教学方向提供新思路。在这一部分中,需要教师关注两点,即教学提示与课标实施要求。郭老师认为教学过程需要注重情景再现、问题引领等多种方式,明白情境教学的重要意义,并指明教学方向:生活情境中“找”历史、实践情境中“悟”历史、问题情境中“思”历史、游戏情境中“玩”历史。
在第二部分教材的结构与重构中,郭老师强调:“具体教学中的教学艺术,还需要教师自己研究和把握。”郭老师认为,目前教材中还存在非常多值得开发、挖掘的部分。以《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例,从“人群:党的建立者是怎样一群人?”、“初心:创建者的所思所想”、“选择: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三方面将一节有可能沦为说教的课程,变得兼具生动性、探索性、思政性为一体的精品课程。并且,郭老师对教师在教学中可补充的史实如“驼峰航线”、“中国远征军”等内容给予提示。
在第三部分学段的接轨与转轨中,既需要注意到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衔接与贯通,又需要注意到两者的区别,使学生在义务教肓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历史知识和技能,拓宽历史视野,强化历史思维,确立正确的历史观念。郭老师以“抗美援朝”为例进行了说明,这一内容在高中教材表述上更突出了当时形势的危急,据此,郭老师以其中“毛泽东派遣以彭德怀为……”一句为突破口,重点讲述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一决策的艰难,从双方军事实力对比、影视剧《亮剑》人物对话、《杨尚昆日记》的记录等多样、丰富的材料,充分让学生感受到伟人的远视、长视,提升课程价值导向。
在第四部分学术的高度与尺度中,在对教材内容的选择上需要做到以下四点:第一,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出发,精选内容;第二,有机融入重大主题教育;第三,反映时代发展和史学研究的新成果;第四,促进跨学科学习能力的培养。郭老师结合《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进行了具体说明。
讲座的最后,郭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孩子从历史课中得到了什么?
郭老师给出的解答是“他们认识到的是——世界的复杂性;他们学到的是——对事物的判断力;他们得到的最重要的是——独立的人格。在学生的心底埋下若干颗种子,支撑起学生未来的精神与人格。”
本次讲座中,郭老师激情四溢,收放自如,他深邃的教育眼光和渊博的知识、广博的见闻及步步追问的压迫感,都给与会教师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参会的老师们油然而生一种教育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希望在本次教研活动后,老师们在之后的工作中,将教育理想与学生的情感结合起来,与学生共同感受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充满着的情感、智慧和生命的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