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组听评王雪纯老师公开课
所属分类:新闻动态 阅读次数:91 发布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6-04-29
2016年4月26日上午第一节课,历史教研组全体教师及经开一中历史教研组,于高2018届15班教室听取了王雪纯老师《凯歌悲壮——苏联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公开课,课后于高二年级集体备课教室全体教师对本课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作为入校不满一年的年轻教师,有勇于创新突破传统的创造力,同时具备驾驭教材和掌控课堂的能力。深厚的历史功底、追求完美的精神、轻松俏皮的语言,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一节成功的历史课。
《苏联社会主义的建立》本是一节凝重的课,一个曾经与美国相抗衡的红色帝国,一个曾经被称为老大哥的社会主义榜样,一场人类历史最伟大的追寻理想的实验,但今天只是一个曾经。同时这也是一节具有现实意义的课,“苏联的今天是我们的明天”,这句口号曾经鼓舞中国人前进,在苏联解体25年后的当下,却别具一种苦涩的意义。讲好苏联需要有鸟瞰世界的视野,还要有洞悉眼前世界的锐利目光。
王雪纯对教材原有的构架做了大胆的处理,用闻一先生关于苏联历史的评价 “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作为课程的大框架,构建了宏大的且具有哲思的历史构架。这种形式不同于以往,体现了王雪纯独特的匠心,和不拘于程式勇于挑战和创新的气魄,也可见其丰富的历史阅读。
除了宏达叙事之外,这节课更有一个女性独有的细腻,在宏达的历史构架之中, 随处可见眼中有人的历史关怀。新经济时期的美国商人哈默,众人都熟悉的人物,在王雪纯这里有了更加饱满和丰富的形象。
这节课是优秀的但并不是完美的,例如:讲解知识点的时候,缺乏一些耐性和慢的功力,要注意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和规律,讲什么,按照什么顺序讲都需要仔细的琢磨;一些重要的历史概念,是考试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历史的难点所在,应该深化探究。
或说,世上根本没有完美的课,更没有完美的历史课。提高应试能力与激发学生敬畏历史的情怀是矛盾的,前者要求我们信誓旦旦慷慨激昂,后者要求我们谦卑虚怀,历史人睥睨众人的勇气和胆识来源于后者,历史人在学校继续存在的前提是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