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反思

以人为本 活动引领

发布时间:2022-05-25 15:16:39

技术学科组 赵锦鹏

2008年我校技术学科组成立后,学校的科技创新任务具体到技术学科组,至今历时6年,在学校领导的指引和支持下,在校内外专家的引领下,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和推动下,通过技术学科组的各位老师的努力践行和不断反思改进,目前我校科技创新活动蓬勃发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显著的成绩,虽然存在着一些值得商榷和改进的地方,但毕竟前进了一大步。

科技创新的成果可以通过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宋庆龄基金项目、“春笋”计划、苗圃计划、英才计划等科技活动中学生大量获奖来反映,其背后渗透着技术学科组深化课程改革的历程。在学校新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的指引下,技术学科组通过学习、研讨,统一了认识,我们认为:1、科技创新活动要想蓬勃发展,关键在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的人,而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的人,必须依托具体的实践与活动,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体验和感悟得以获取和强化,从而内化为学生创新素养;2培养具有创新创新意识、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的人,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把学生的课堂学习、日常生活与科技活动结合起来,知行合一,成为习惯,从而才能内化为学生的创新素养;3、科技创新活动要想蓬勃发展,必须点面结合,从面上铺开,以面养点,从点上突破,以点带面。构建全部学生基于自身的科技创新行为,营造创新氛围、培育创新意识、制造创新的土壤;以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春笋”计划、苗圃计划、英才计划等科技活动中获奖学生的创新成果为突破点,引领、影响和感染其他学生的创新行为,形成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基于以上认识,技术学科组从提升技术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入手,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不断拓展我校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领域和途径,构建平台,突出和展示科技创新优秀学生,引领辐射和感染影响其他学生,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

一、提升技术课堂教学效率效果,培育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回顾我校通用技术课程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① 视野狭隘、教教材阶段(20087——20096

此阶段中,教师均从其他学科转型而来,虽然经历了暑期的培训,由于培训的内容基本属于通式培训,核心在于理念的培训,教师对教材很不熟悉,教材中相当多一部分内容属于从未接触过的东西,教师自身的技术素养严重不足,更无暇于课程标准的研究,无暇于学生需求的研究,于是该阶段的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仅限于在课程理念支撑下的照本宣科,教师普遍限于教材中案例的学习研究阶段,热蒸现卖,由于对于教材的内在逻辑关系不熟悉,经常出现前面的说法和后面的解释矛盾现象,学生的课堂学习激情很快衰退,新鲜感过后的通用技术课堂基本是死水一潭,教师认真的教教材,心虚的解释;学生无精打采的做其它事。教师恐惧进入课堂,学生利用通用技术课堂进行休息。此阶段的通用技术教学效率效果无从谈起。

 素材堆积、解释教材阶段20097——20106

经历了上学年的尴尬后,经过分析,我们认为通用技术教学效率效果低下的原因在于:①教师的技术素养不足,影像学生的学习兴趣。②教师对教材的不熟悉,不能自圆其说的建立通用技术教材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有效的吸引学生。③枯燥的文字内容,远离学生的案例分析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于是,我们利用暑假时间,组织教师积极研究教材、熟悉教材,寻找教材的内在逻辑关系;通过互联网、教辅材料、省内外教师间的交流等手段努力寻找素材,积极研讨、认真备课,完成各种素材堆积的课件,在教材的基础上,借助图片、视频等手段完美的解释教材。该阶段的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显得忙碌、凌乱,甚至于一节自然课堂内展示了60多张ppt画面,学生的兴趣仅仅比上一阶段多持续了四分之一的学期,学生激情过后的通用技术课堂教学又回归到上一阶段的情形。此阶段的通用技术教学效率效果依然很低下。

 素材生成、用教材教阶段20107——20116

再次的通用技术教学失败,迫使通用技术备课组在上届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了1300多份调查问卷,回收了970多份有效问卷,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发现:通用技术教学忽略了学生的需求,脱离了现阶段环境。经过调研、反思、研讨和分析后,我们认为,若纯粹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对教材内容的冲击很大,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教学内容,于是便开始研究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教材案例的目的,合理取舍教材案例,课堂随即生成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具有时效性、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保障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通用技术的教学。开学初,备课组确定了建立在学生需求、通用技术课程标准要求、教材的逻辑体系及通用技术课程特点等基础上的教学计划和策略,本阶段的通用技术教学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由于关注了学生、用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处理了教材,相当多一部分学生的兴趣持续了几乎整个通用技术教学过程,通用技术教学效果效率得以显著提升。由于通用技术教学效率效果的提升,节约了时间,该阶段中穿插了学生的动手实践、亲身体验环节,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得通用技术教学效率效果进一步的提升。

 活动引领、理念渗透阶段20117——今

在上年度的实践取得长足进步的基础上,通用技术备课组总结了上年成功的经验,分析了成功的原因和缺失,重新学习通用技术学科理念和特点,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教材各部分内容的目的,合理取舍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并借助信息技术备课组的经验启发,研究讨论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确定了本阶段通用技术教学的策略。确立以学生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活动为课堂教学主要形式,建立在学生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的基础上,践形做中学学中做的通用技术理念,强调学生的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身体验,倡导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亲身体验,制定了《“整体式任务驱动”——通用技术教学改革》的设计,本阶段通用技术教学核心强调以学生的活动引领,注重通用技术理念的渗透,建立在先进学习理念之上的改革,取得了惊人的效果和效率,不仅完成了教学内容,得到了相当多的学生通用技术作品,且通用技术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较前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更难能可贵的是,相当多一部分学生初步提升了自身的技术素养。

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的改进试验的成功影响下,技术学科组的另一个部分——信息技术备课组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改进的试验中,目前取得了明显的改变。覆盖全校所有学生的技术课堂教学的效率效果的提升,促进了学生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的逐渐转变,提升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渗透了创新的思想,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通过技术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手段,使学生在各种科技创新活动过程中能够轻松上手,有法可依。

二、拓展科技创新领域,强化科技创新实践,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借助新课程改革的大势,技术学科组积极拓展学生的科技创新领域,打造科技创新活动平台,提供科技创新实践机会,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目前我校已经形成的具有自己特色的科技创新活动平台,从面上铺开的科技创新活动有:举办科技节;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举行学校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参观大学实验室;聆听专家报告等;②从点上突破的科技创新活动平台有:参加区、市、省及全国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联合大专院校,培育拔尖创新人才;宋庆龄基金项目中的“小发明比赛”;信息技术奥赛。

1、举办科技节,引领学生的科技创新实践

为了推进我校新课程改革,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开拓学生的科学、技术视野,树立远大志向,提高学生的科学、技术素养;同时为拓展我校的内涵发展内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了浓厚我校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的氛围,肥沃我校的科技创新土壤,坚持每年12月为科技活动月,举办科技节活动,营造学科学、用科学、求创新的科技文化氛围。科技节活动从2009年开始,已经连续举办5届。科技节坚持以“体验、感悟、实践、创新”为主题,通过引进高科技成果供学生体验;通过展示:①学生日常制作发明;②参加省、国家科技创新大赛获奖作品;③陕西省高中学生科技创新培养项目“春笋计划”成果;④与同济大学共同培养的苗圃计划优秀学生作品;⑤、与西安交通大学联合培养的英才计划优秀学生作品;⑥、学生化学、生物模型作品;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教师自制教具;⑧大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引领、启发、激励学生的科技创新激情;通过请进专家与专业学科教师与学生一起沟通交流感悟,拓宽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热情和领域;通过表彰那些有创新精神的同学、表彰那些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积极参与的同学、表彰那些善于组织科学活动的同学,以鼓励先进带动全体的方法推进全校师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创设环境供学生动手动脑体验,不断积累科技创新的能量促进学生创新思想的形成。学校每届科技节活动侧重点不一、方式方法灵活,但始终围绕主题行动,收到了良好效果。

2、借助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科技创新实践领域

研究性学习是素质教育实践和创新教育理念催生而出的一种新的学习理念、策略和方法,它主要是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动手实践,发现问题,探究体验,获取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前我校的研究型学习的主要方式为:“课题式”研究性学习和“项目(活动)设计类”研究性学习,从其本质来看,核心依然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故借助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创新能力。

3、举办学校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为学生提供科技创新实践机会

借助区、市、省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契机,我校从2009年开始,每年9月开始宣传、宣讲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启动校级比赛,并于次年11月进行评奖,选拔出参加上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参赛项目。从第24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开始,到今年的第29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参赛作品数量从第24届的115个创新项目,增加到本届的700多个学生项目,学生参与度越来越高,积极性越来越强,作品的质量越来越高,从近几届我校在区、市、省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的获奖情况就可以开出,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

4、参观大学实验室、聆听专家报告,引领学生科技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为了拓宽学生科技创新的思路,提升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学校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参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大学实验室,平均每月12次专家报告会,邀请国内著名的科学院院士、教授、专家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近距离接受专家的指点,聆听专家在科技创新过成中的感悟,分享专家的科技创新经验,拓展学生的科技创新视野,拓宽学生的科技创新思路,提升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方法的科学性。从学生反映来看,效果很好。

5、联合大专院校,培育拔尖创新人才

近几年来,借助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机遇,我校积极探索和实践,组织校内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突出的优秀学生,联合大专院校,共同探索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① 在陕西省教育厅组织的“春笋”计划项目研究中,我校被选为基地校,在已经结束的前2期中,均有学生项目获得专家的认可和好评,引起媒体的普遍关注。② 在与上海同济大学联合实施的苗圃计划中,我校均有学生项目获得同济大学专家教授的认可和好评,有部分学生因此获得了同济大学自主招生的优惠条件。③ 在省科协组织的英才计划中,我校共有4名学生通过西安交通大学的专家组的素质和创新能力测试的认可,目前正跟随西安交通大学的专家教授进行项目研究。这些参与项目研究的学生在自身成长的同时,其成功也在感召和影响着我校其他的学生,从而促进我校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目前我校科技创新活动正在蓬勃发展,学生从技术课堂的学习入手,在各种科技活动中经历、实践、体验、感悟和创新,从而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塑造自己的创新人格,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促进学校的科技创新进一步的发展。目前技术学科组正积极的探索宋庆龄基金项目中的“小发明”比赛项目、明天小小科学家比赛项目及机器人比赛项目,以期拓展学生的科技创新实践机会,提升我校学生的科技创新素养。


本站由陕西西安中学信息中心管理维护

陕ICP备11012318号-1

技术支持:至成科技